(2007年4月18日)
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个会议。这个会议名义上是督办约谈会议,实际上也是一个座谈、交流会。请同志们来的主要目的是和大家一起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积极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刚才,大家都作了很好的发言,认识很深刻,措施很到位,我都赞成。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关于当前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
近年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2004年起,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已经连续三年以较大幅度下降,2006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2.51%和12.15%。今年以来(截止到4月15日),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事故127起、死亡164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6.82%和32.79%;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9起、死亡39人,分别比去年下降30.77%和13.33%,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总体是稳定的。上述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的结果,也是在座各位和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战线广大干部职工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建设部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进入春季以来,部分地区发生了多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如浙江1起、死亡4人,广西1起、死亡7人,辽宁1起、死亡5人,江苏1起、死亡3人,云南1起、死亡5人,北京1起、死亡6人。尤其是北京地铁十号线“3·28”事故发生在首都,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另外,四川成都还发生了一起因房屋质量问题引起的屋檐垮塌事故,造成10人死亡,这是近年来罕见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中铁工、中铁建等中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也不容乐观,近期也发生了多起重大事故,造成多人死亡。所以,建设系统的安全生产状况并非风平浪静,务必请在座各位同志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痛定思痛,举一反三,继续坚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安全,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建筑安全工作得到改进和加强。
二、认真分析建筑安全薄弱环节
各地和各中央企业要认真分析本地区建筑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发生。分析薄弱环节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自身工作,二是各方责任主体落实安全责任情况,三是事故发生情况。
从主管部门自身工作来看,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思想认识不到位,未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地位,未将足够的监管资源配置到安全生产方面,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监管能力与日益增大的工程建设规模不相适应。
从各方责任主体落实安全责任情况来看,一些工程项目不依法履行建设程序,逃避监管,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现象突出;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混乱、投入不足,违法违规施工和指挥施工,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低下;一些建设单位不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及时支付安全生产措施费用;部分监理单位对自身应负的安全职责不清,不熟悉相关法规标准,未起到应有的安全监理作用。
从事故发生情况来看,事故类型仍以高处坠落和施工坍塌事故居多,如2006年高处坠落和施工坍塌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61.64%,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中施工坍塌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62.33%;事故部位以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居多,如今年广西“2·12”重大事故就是一起模板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事故发生地区地域中,在各类园区和村镇的事故较多,如2006年发生在高校园区、工业科技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20%;今年云南“4·7”重大事故,和2003年的厦门“8·9”重大事故情况类似,也是发生在村镇的因农民违法违规自建厂房酿成的事故。事故发生的工程类型中,大型公共建筑、地铁等工程发生事故有增多趋势,如北京地铁十号线今年和去年各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共死亡9人。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是以全国的总体情况为分析视角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地、各中央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本地区、本企业建筑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薄弱环节,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制定对策。
三、进一步增强做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和“安全发展”理念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安全生产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将安全生产工作定位于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专题讲话,系统阐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在新时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战略规划。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强调要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好转。汪光焘部长多次就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以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切实遏制事故频发势头。对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汪部长的指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
今年是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年,是国家一系列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落实年,也将是完成繁重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攻坚年。2004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到2007年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否遏制重大事故频发势头,将是对我们政府主管部门行政能力和监管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增强做好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紧紧绷住安全生产这根弦,警钟长鸣、长抓不懈,推动和实现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特别是部分建筑业大省和中央施工企业,要认真向处罚严格、注重抓落实的安全工作先进地区和企业学习,层层分解安全生产指标,将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到基层。要在本地区部分基础工作较好的市、县和施工企业提出“零死亡”的工作目标,自觉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促使自身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控制事故发生,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和企业作出表率。
四、采取坚决有力措施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关于今年建筑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质量安全司已经印发了工作要点,并在全国建筑安全生产联络员第六次会议上做了详细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工作。这里我想再强调几点:
一是严密监控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对于事故频发的地区、安全生产管理薄弱的企业,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奥运场馆等重点工程项目,对于高支模、深基坑、起重吊装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相关的方案论证、审查、签字等环节都要高度关注、严密监控。要全面落实企业和政府两个安全生产负责制,切实消除各项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二是运用经济政策确保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我部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联合部门规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即将出台,明确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单独报价,中标后不得删减,同时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实行“项目计取、确保需要、企业统筹、规范管理”。各地应当加大这一制度宣传力度,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基础上,监督企业规范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是抓好农民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地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充分挥各地建筑农民工夜校的作用,使得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借鉴广东珠海等地采取的平安卡制度和管理模式,探索在新的时期做好农民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四是严格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尤其是要强化对个人执业资格、岗位证书的处罚力度,真正起到惩罚警戒作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依法行政观念,态度鲜明的加大执法力度,要坚决避免替受罚企业说情、开脱等现象。同时,要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对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暂扣或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及时向社会通报。
五是强化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要树立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的理念,强化既有建筑的使用维护、质量安全鉴定、改建等管理,从制度上、体制机制上保证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目前,部里正在组织研究建筑物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力求建立明确既有建筑物安全检测鉴定制度、质量责任制度、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保险制度和维修基金制度等。各地要深刻吸取四川成都这起事故的教训,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和制度,切实加强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
六是切实做好中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央施工企业代表着我们国家最高的施工技术和水平,有着突出的人才、设备、资金、管理和物质保障优势,应该进一步发挥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自觉承担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处理好安全与生产、效益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所属公司和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抓好施工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治理。要树立共赢理念,加强中央施工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避免恶性竞争现象。同时,要自觉纳入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体系,在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提高地方安全管理水平作出贡献。
另外,“五一”黄金周马上就要到了,又正值施工高峰期。越是到节假日期间,越不能有任何懈怠麻痹情绪,越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请各地认真组织对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检查,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同时要严格执行节假日值班制度,及时掌握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动态,对突发事件或重大险情要组织力量及时妥善处理,并按规定要求立即报告。
最后,希望大家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重身体。今天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来源:建设部网站